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的发源地,自神农最初发现和利用以来,已在中国历史上吟咏了几千年之久,随着饮茶风习不断深入人们的生活,茶文化在中国悠久的民族文化长河中不断丰厚和发展起来,成为东方传统文化的瑰宝。今天,茶作为一种世界性的饮料,维系着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深厚的情感。
【茶树的起源】
中国茶树的发现与利用,距今已有6000多年历史。中国西南地区,包括云南、贵州、四川是茶树原产地的中心。由于地质变迁及人工栽培,茶树开始遍及全国大部分地区,并逐渐传播至世界各地。
云南哀牢山野生大茶树
【饮茶的起源与演变】
茶在远古时期即已被发现和利用,人类在利用茶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茶叶保健,特别是解毒、提神的作用。相传,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随着茶饮的不断普及,茶的作用从食用发展到药用,再到饮用,并与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生活习俗相融合,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茶俗风情。
【药 用】
图一: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食经》:“茶味苦,饮之使人益思,少卧,轻身,明目”.
图二:汉代名医张仲景《伤寒杂病论》:“茶治便脓血甚效”
【食 用】
图三:基诺族吃凉拌茶
图四:景颇族的腌茶
图五:瑶族的打油茶
【饮 用】 西汉时期,茶从羹饮逐渐演变成作为纯粹的饮料。随着饮茶的普及,其饮用方法不断发展变化,从西汉至明代,出现了煮茶、煎茶、点茶、泡茶饮用方式,而明代开始的泡茶法一直沿用到今天。
【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茶从发现到被加以利用的一段相当长的时间里,茶主要以其实用价值在人类的生活中发挥的作用。当人们把饮茶当作一种精神享受,产生了各种文化现象和社会功能,茶文化即开始形成。
【茶起源的传说】
追溯中国茶文化的渊源,就要提到上古时代的神农:“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神农尝百草是我国流传很广、影响很深的一个关于茶起源的古代传说。神农发现了茶叶的解毒作用,使人们开始重视并利用茶叶,开掘了茶文化之源。
【秦汉、魏晋六朝茶文化】
茶的饮用起源于中国西南地区的古巴蜀一带,后来由于秦始皇统一中国,随着经济、文化的交流,逐渐向中原地区传播。汉代,巴蜀地区饮茶已十分普通,茶在流通中开始成为商品。西汉川人王褒在他的文书《僮约》中已有“烹荼尽具”,以及“武阳买茶”的记载。
魏晋六朝时期,茶己逐渐成为饮茶之地人们的日常待客之物,还出现了以茶为祭的风俗,茶文化活动亦开始萌芽。此时除僧人素有饮茶之风、道家以茶为养生修行之外,饮茶也从普通百姓上升到上层社会,特别是走入文化人当中,清谈家们就以茶为助兴醒思之佳品,并开始将饮茶作为修身之道,茶从简单的饮品被赋予了文化品味,中国茶文化在此阶段逐步萌芽。
【唐代茶文化】
“茶兴于唐、盛于宋”。唐代是中国茶文化正式形成时期。茶文化的形成与唐代的经济、文化、发展有着密切联系。唐朝疆域广阔,注重对外交往,长安是当时的政治、文化中心,中国茶文化正是在这种大气候下形成的,此外佛教的发展,诗风大盛,贡茶的兴起,禁酒措施从不同层面对茶文化的形成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从而促使唐代成为我国茶业和茶叶文化发展史上一个有划时代意义的重要时代。这一时期,茶叶产区已遍及今之四川、陕西、湖北、云南、广西、贵州、湖南、广东、福建、江西、浙江、江苏、安徽、河南等十四个省区,几乎达到了与我国近代茶区约略相当的局面。茶叶贸易随着运河的开通,迅速发展。
唐·《宫乐图》
茶圣陆羽《茶经》的问世成为茶文化形成的标志,《茶经》首次把饮茶当成一种艺术过程来欣赏,他成就了中国茶艺的完整程式。同时,《茶经》将儒、道、佛诸家精华及诗人的气质和艺术思想渗透其中,奠定了中国茶文化的理论基础。唐代茶文化的发展,激发了文化创作的激情,文人、士大夫尽兴饮茶,将茶作为一种愉悦精神、修身养性的手段,视为一种高雅的文化体验过程。
【宋代茶文化】
宋代,茶已成为“家不可一日无也”的日常饮品。茶叶产品开始由团茶发展为散茶,打破了团茶、饼茶一统天下的局面,同时出现了团茶、饼茶、散茶、末茶,茶区大面积南移。宋太祖乾德二年,实现了茶叶“专卖制”,促进了茶业的快速发展,饮茶之俗上下风行,茶文化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
一方面宫廷茶文化正式出现。宋朝建立后便在宫廷兴起饮茶风尚,太祖赵匡胤有饮茶癖好,宋徽宗赵佶还亲自作《大观茶观》;另一方面市民茶文化和民间斗茶(又称“茗战”,是古人集体品评茶汤品质的一种方法。)之风的盛行。中原茶文化通过宋辽、宋金的交往,正式作为一种文化内容传播到北方游牧、狩猎民族之中,奠定了此后上千年间北方民族饮茶的习俗和文化风尚,甚至使茶成为中原政权控制北方民族的一种“国策”,联结南北经济、文化的纽带。
《童嬉图》河北宣化辽墓壁画(宋代)
【 元、明、清茶文化】
元、明时代,中国传统的制茶方法已基本具备,茶叶贸易迅速发展,尤其进入清代以后,茶叶外销数量增加,茶叶出口已经成为一种正式行业。大量茶叶专著,茶画、茶诗等茶文艺作品涌现,饮茶方式也有新的发展,出现了“瀹饮法”,即用沸水直接冲泡,这种简便易常的饮茶方法在明末清初成为主流。中国茶文化得到更加深入的发展,茶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清末时期,城市茶馆兴起,茶与曲艺、诗会、戏剧、灯谜等民间文化活动融合起来,形成了一种特殊的“茶馆文化”,“客来敬茶”也已成为寻常百姓的礼仪美德。中国茶文化已形成一个博大精深的宠大体系。
陆羽烹茶图(唐代)
【近现代茶文化】
清末至民国由于国家政治腐败、战乱动荡、茶园荒芜、中国茶业走向衰败,茶文化处于低糜状态。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恢复和扶持茶叶生产发展的政策和措施,茶叶生产得到了迅速恢复和发展,全国有20个省、市、自治区产茶,产量逐年增加,出口量不断递增。特别是近二十多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繁荣发展,国人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茶及茶文化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茶文化呈现出一派新时代的繁荣景象,茶文化与经济建设紧密相连,成为推动新时期茶产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茶之传播】
中国茶叶、茶树、饮茶风俗及制茶技术,是随着中外文化交流和商业贸易的开展而传向全世界的。最早传入日本、朝鲜,其后由南方海路传至印尼、印度、斯里兰卡等国家,16世纪至欧洲各国并进而传到美洲大陆,又由北方传入波斯、俄国。
【中日茶文化交流】
唐宋时期(618- 1279),中国经济文化相当繁荣,中国茶籽被带到日本种植,茶树开始向世界传播。据文献记载,公元805年,日本高僧最澄,从天台山国清寺师满回国时,带去茶种,种植于日本近江。建久二年(1191年),日本茶史上最著名的人物——禅宗领袖荣西和尚,又从中国带回茶籽,回国后进行种植,并编著了日本第一本茶书——《吃茶养生记》,书中称茶为神圣的药品,是上天恩赐的宝物,有益于延年益寿。经过此书的推广,使向来被贵族和高僧专享的茶饮开始在民间普及。
【中国茶文化与世界各国的交流】
明代,中国郑和下西洋(1405-1433),把茶叶传往南洋和波斯湾。
1596年荷兰人在爪哇建立了东方产品转运中心,1610年,荷兰人直接从中国和日本运茶回到欧洲销售。明朝时中国公使曾带茶叶馈赠俄国沙皇。来通过“茶马互市”,有相当数量的茶、布、帛等商品进入蒙古,或辗转西伯利亚进额度作国。1602年成立荷属东印度公司,并于1610年首先将茶(绿茶)运到西欧。饮茶习俗遂由荷兰传至法国、德国及英国。英属东印度公司于1600年12月31日经伊丽沙白女王特许成立,在东起南非好望角西至南美合恩角,含盖印度洋及太平洋的海岸线,有贸易垄断权及政府所授予的公权力。1669年英国立法禁止茶叶由荷兰输入,授予英属东印度公司茶叶专卖权,当年英属东印度公司即由爪哇转运华茶到伦敦。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清政府开放海禁,在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开放港口对外贸易。1689年英属东印度公司首次由厦门直接运送华茶至英,开始中英的茶叶直接贸易。
17世纪中叶,茶叶随着欧洲移民传到美洲大陆。1690年,波士顿有了中国红茶出售,此后饮茶之风陆续传遍美洲各地。美国独立后,茶叶是中美最先通商的货物,1784年,美中商船“中国皇后号”远涉重洋来到中国广州,第二年满载茶叶等物资返美,成为美国船只直接来中国输入茶叶的开端。
“中国皇后号”抵华时,广州黄埔港场景
“波士顿倾茶事件”
西方各国语言中的“茶”,大多源于当时海上贸易港口福建厦门及广东方言中“茶”的读音。可以说,中国给了世界茶的名字,茶的知识,茶的栽培和加工技术,世界各国的茶叶,都是直接或间接地由我国传播出去的。茶叶传播到国外后,茶叶的饮用方式也就和当地民族的生活习俗、风土人情以及宗教意识融合起来,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文化形态。如“日本茶道”、“韩国茶礼”、“英国下午茶”等。
【茶与社会】
茶的社会属性决定了茶文化与社会政治、经济、宗教等诸方面有着千丝丝万缕的联系。随着社会的进步,茶与茶文化在满足人们物质生活的基础上已渗透到人们的精神领域并对人们的精神生活产生着深远的影响。